im体育赛事_IM体育app手机下载-官网|平台

图片

科技赋能 常宁再生稻喜获丰收

常宁市强化农业科技服务,组织9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,一对一、点对点开展技术服务指导,助力农业增产、农民丰收。

金秋时节,走进常宁市洋泉镇杉树村,连片金黄色的稻田长势喜人,收割机驰骋田间,卷起层层稻穗。杉树村地势平坦,光照和水源充足,适合水稻一季两收。今年,在市农业部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,种粮大户王柏成因地制宜发展种植120亩再生稻,经过130多天的精心培育,产业迎来了第一次丰收。

“在技术特派员的指导下,我种植了130亩再生稻,每亩第一季产量有1300斤左右,总产谷有80多吨,整个年收入有20多万。”王柏成满脸喜悦。

“这个品种它的生育期比以前的要短,耐肥能力更强,米质更好。通过这个浓香型再生稻的栽培,还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。”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刘懿鉴介绍。

王柏成告诉记者,该再生稻一种两收,易于管理,售价也比一般稻谷高。为助力农户科学收割和后续田间管理工作,市农业部门科技特派员顶着烈日,深入田间勘察稻谷产量,分析田间情况,指导农户统一高度、均匀收割,及时整理收割后的田间稻草,为第二季再生稻的生长营造有利条件。预计每亩可继续增产300斤以上。

“要实时收割,在第一季成熟百分之90的时候收,越早产量越高。收割的时候,要留桩30公分高、高度要一致。要搞好施肥管理,促进再生稻早发苗、多发苗、长大苗。”刘懿鉴说。

“技术特派员为我们筛选了好种子,还积极到乡间田里指导,我们信心更足了,收益也高了。”王柏成高兴地说。

近年来,由常宁市委组织部牵头,从市科工信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林业局选派90余名科技特派员,按照“点对点”模式服务全市90余个粮食、果蔬、茶叶、油茶种植和畜禽水产品养殖大户(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)及农产品加工企业,并要求每月技术指导不少于3次,为农民产业丰收传经送宝。(陈瑶 李子儒)

相关阅读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